小滿
小滿是二十四節氣之一,夏季的第二個節氣。小滿后,天氣漸漸由暖變熱,并且降水也會逐漸增多。麥類等夏熟作物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未成熟,故稱小滿。
小滿
小滿有“大落大滿,小落小滿”之諺語,“落”是下雨的意思,雨水愈豐沛,將來愈是大豐收。
諺語有云:“小滿高粱芒種谷,立夏種上玉 蜀黍?!薄靶M晴,麥穗重?!?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:“四月中,小滿者,物致于此小得盈滿?!毙M之時,各地陸續進入夏季,南方地區平均氣溫一般在22 度以上,同時雨水增多,正如民間傳言:“小滿小滿,江滿河滿”。
在這一時期,下雨后,氣溫會急劇下降,所以要注意添加衣服,避免感冒,高溫多雨,空氣悶熱潮濕,是“小滿”時的氣象特征。
小滿養生,應以健脾化濕為主,建議“既病防變,未病先防”!
01多喝水
炎熱天氣,人體水分消耗較多,多種微量元素也隨汗水排出,單純靠喝水不足以彌補機體需求,因此要選擇多元的補水方法。應季果蔬富含維生素和礦物元素,不僅能補充人體的水分還可補充微量元素。
02多吃苦
平素胃腸有積熱,比如經常便秘、反復口腔潰瘍的人群,水分消耗更多,小滿時節更容易疲勞甚至加重宿疾。要想減少水分消耗,就得吃些“苦”頭。不妨適量吃些具有清熱、通便、開胃作用的苦味蔬菜,如苦菜、苦瓜、萵筍等。
03重祛濕
小滿前后天氣炎熱、濕氣漸重,素有脾胃虛寒的人群耐不住炎熱而貪涼食冷,就容易出現暑濕外感。中醫認為生姜能溫中散寒驅濕,建議這類人在飲食中注意適當吃些生姜。
中醫認為,長夏在五臟中歸于脾,也宜清補。按中醫養生學的觀點,過濕對脾不利,因此日常飲食中應適當多食甘涼或甘寒為宜。
但應注意,因味苦的食物具有能瀉能燥能堅的功能,所以不宜多食。夏天酷熱高溫,人們喜冷飲,飲水多,導致濕氣易侵入人體。外濕入內,使水濕固脾,引起脾胃升降,令人的運化功能產生障礙,就會積水為患,引起食欲不振等。
因此,夏天要常吃利水滲濕的食物,這樣能夠健脾和胃,脾健則其升降運化功能得以恢復,有利于行水利濕。
小滿節氣中醫的養生重點是:健脾和胃,祛濕。
節氣到臨,雨水也會增多,常用的保健有豐隆穴,雙側足三里穴及陰陵泉穴。足三里是健脾的要穴,可以起到健脾通三焦的作用,豐隆穴主要作用祛痰,從中醫角度來講:一定要祛濕,健脾,祛痰。
愈童堂穴位貼貼敷方案:
足三里穴~健脾消食保健貼;
豐隆穴,承山穴~復合咳喘保健貼;
配合:健脾消食保健浴液
(功效:去濕,健脾,化痰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