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。
上醫治未病, 中醫治欲病 ,下醫治已病。
一、什么是雨水,雨水節氣的特點
每年的公歷2月18—20日,太陽黃經達330度時,是雨水節氣,到3月4日或5日結束,雨水和谷雨、小滿、小雪、大雪一樣,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。
雨水節氣的含義是降雨開始,但降雨量級多以小雨或毛毛細雨為主。俗話說“春雨貴如油”,適宜的降水對農作物的生長很重要,它是農耕文化對于節令的反映。
三、雨水中醫應該注意哪些方面的養生調理
所以針對這樣的氣候特點,應該飲食調養應側重于調養脾胃和肝臟的調理。肝主木,以祛風除濕。
脾胃能消化五谷,是氣血生養之源。
五行中肝屬木,在味為酸,脾屬土,在味為甘。
中醫認為肝主生發,故春季肝氣旺盛,肝木易克脾土,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,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。
在雨水節氣之后,隨著降雨有所增多,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。
同時濕邪留戀,難以去除,故雨水前后應當著重養護脾臟。
四、那么中醫外治的穴位貼敷有什么好的穴位和小兒推拿。
臨床調理原則:健脾和胃,疏肝祛濕
主要用的穴位:
中脘穴:
天樞穴、為人身之中點,如天地交合之際,升降清濁之樞紐天樞是大腸之募穴,是陽明脈氣所發,主疏調腸腑、理氣行滯、消食,是腹部要穴。
神闕穴:
脾俞、肝俞、太沖穴
主要用的穴位貼:健脾消食保健貼(中脘穴、天樞穴、)、肝舒保健貼(肝俞穴和太沖穴)
保健浴液:健脾消食保健浴液、溫通保健浴液
推拿手法:
健脾經、 揉天樞穴、揉中脘穴、揉脾俞、揉肝俞。
飲食調整: 春季肝旺而脾弱,飲食上宜少酸多甜,可多食大棗、菠菜、甘蔗、茼蒿、山藥等。
風多物燥的天氣易使口舌干燥,宜食果蔬及湯粥,如枸杞粥、紅棗粥、銀耳粥等,調補脾胃亦可用白菊花、決明子、等。
雨水后,春風送暖,致病的細菌、病毒易隨風傳播,故春季傳染病常易暴發流行感冒。每個人應該保護好自己,注意鍛煉身體,增強抵抗力,預防疾病的發生。